中醫是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結晶,并且持續不斷地推動著我國醫藥健康事業的發展。
什么是中藥材、中藥飲片、中成藥。
中藥材是中藥飲片的原料,一般指藥材原植、動、礦物除去非藥用部位的未加工的生藥材。
中藥飲片一般我們是指:經凈制、切制、炮制等方法加工而成的傳統中藥飲片,正規來說中醫臨床用來治病的藥物是中藥飲片和中成藥,而中成藥的原料亦是中藥飲片并非中藥材。
中成藥是用一定的配方將中藥加工或提取后制成具有一定規格,可以直接用于防病治病的一類藥品。
一、目前中醫藥發展的困境。
1、中藥材的發展逐步分明化。中藥材的行業已不再是傳統的銷售模式,現在藥企直接對接產地,利潤已經逐步透明化,有些藥企還有自己的種植加工基地,導致了市場貨源走動的遲緩,產地和市場銷售開始逐步分明化。
2、中藥企業的不良競爭。全國規模以上的中藥企業多達1000多家,部分小企業多呈現小、散、亂、雜的特點,全無精細化可言,那么試問一下,少部分的個體、農戶、粗加工廠,也會不會有這樣的情況呢?
3、藥材較關鍵的一點:質量問題。說的通俗一些,藥材就是治病的,如果沒有任何療效,甚至是摻假,那后果將會如何呢?《中國藥典》每五年一修改,自2015年藥典標準出臺后,經營商進貨質量都有所提高,老百姓自然是希望藥材來自道地,出自精細,療效是真的。
4、中醫藥自身的“老齡化”。說起中藥治病,大家經常想到的就是一個白胡子老人穿著白大褂在號脈,中醫藥的受眾群體,大多數都是中年或者中年以上的人群,我個人覺得九零后、零零后的年輕人只剩下形式上的認知中藥而已,當然了,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,不止是老一輩人對它的鐘情,未來的中藥還是需要年輕人來繼承。
二、未來中醫藥發展的道路及行業的延伸。
國家的重視,政策的完善是對中藥行業越來越多的肯定。舉國關注的十九大報告中,有不少關于醫療健康方面的重要信息,特別是,習總書記在報告中明確指出的:堅持中西醫并重,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。清楚地向我們釋放了一個信號——傳統中醫藥即將發力崛起,中國的中醫產業即將復興。
1、企業自身的整合。做為一個企業,優勝劣汰的原則非常清楚,只有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,整改、創新、延伸、合作才能摸索出新的出路。中醫院、中醫館里所接觸到的中藥,就是中藥材經過加工、炮制后合格的飲片。所以藥企規范好中藥的炮制過程,是提高中藥質量和中醫療效的根本保證。
2、產業的創新。做為中醫不僅要有好的醫理還需實踐經驗,二者不可缺一,華佗說:上醫醫國,中醫醫人,下醫醫病。由此可見中醫的獨特,不為良相,便為良醫。既然有好的醫生,就要出好的藥品,藥企的創新,就是把藥品做良、做精,優質的藥品質量絕對能把握藥企的命運,高端成就未來。
3、產業鏈的發展:種植、加工、研發、銷售全鏈模式。
由于中藥材原材料是從自然條件下生成,很難對其進行定量的人工控制,因此,可以建立中藥材GAP種植、加工、研發全流程基地,并開發提取、萃取中藥材有效成分。這種全產業鏈模式,不僅可以提高中藥材品質,還能鞏固強化企業自身。
4、“互聯網+”服務延伸。“互聯網+”的模式已經到處可見,現在利用互聯網,對傳統醫藥進行探索開發,可為醫療終端和患者帶來更加安全、高效的延伸服務。近兩年中藥飲片代煎服務已經在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武漢等地快速發展,這種中藥飲片代煎、膏方熬制、對中藥材的個性化加工炮制、送藥上門等新型的服務模式,未來將會占據巨大的中醫藥市場。
5、中藥材來源于大自然,很多品種都屬于藥食兩用,中藥行業的延伸,較優越的條件就是:食補、食療,藥材煲湯、茶飲保健、進補膏方等等,走大健康路線,才是真道理。
中醫藥行業的未來會越管越嚴格,這點你必須承認。“打鐵還需自身硬”,歸根結底來說,還是要把藥企做好、做強、做精,只有合格的藥企才能做出合格的藥品,中醫藥行業的市場地位將持續提升,未來發展空間廣闊可待。